咨询热线:
400-800-5896
地址:山东省潍坊高新区金马路1号欧龙科技园
土壤微量元素(以 mg/kg 计)虽含量极低,却直接调控作物生理活动,其含量需符合分级标准以适配农业生产。
一、核心微量元素及生理功能
锌(Zn):参与生长素合成,预防作物 “小叶病”,对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至关重要。
铁(Fe):叶绿素合成的关键辅因子,缺素会导致嫩叶黄化,影响光合作用。
硼(B):维系细胞壁结构,促进花粉管发育,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对其需求敏感。
铜(Cu):氧化还原酶的核心组分,调控呼吸作用,缺素易致根系发育不良。
钼(Mo):参与硝酸盐还原与生物固氮,豆科作物缺素会导致结瘤减少。
锰(Mn):激活光合作用相关酶,缺素会使叶片出现棕黄色斑点。
二、有效态含量分级标准
农业生产中以植物可吸收的有效态含量为分级依据,单位均为 mg/kg,参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行业规范:
锌(Zn):很低(<0.3)、低(0.3-0.5)、中等(0.5-1.0)、高(1.0-3.0)、很高(>3.0),临界缺素值为 0.5。
铁(Fe):很低(<2.5)、低(2.5-4.5)、中等(4.5-10.0)、高(10.0-20.0)、很高(>20.0),黏土中含量通常高于砂质土。
硼(B):很低(<0.2)、低(0.2-0.5)、中等(0.5-1.0)、高(1.0-2.0)、很高(>2.0),新疆等干旱区 “丰富” 标准可达>4.0。
铜(Cu):很低(<0.1)、低(0.1-0.2)、中等(0.2-1.0)、高(1.0-1.8)、很高(>1.8),有机质土易出现缺素。
钼(Mo):很低(<0.1)、低(0.1-0.15)、中等(0.15-0.20)、高(0.20-0.30)、很高(>0.30),酸性红壤中有效性极低。
锰(Mn):很低(<1.0)、低(1.0-5.0)、中等(5.0-15.0)、高(15.0-30.0)、很高(>30.0),还原条件下有效性提升。
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检测方法不同,比如锌、铁、铜、锰采用 DTPA 浸提 - 原子吸收法测定,硼用沸水浸提 - 姜黄素比色法,钼用草酸 - 草酸铵浸提 - 极谱法,确保数据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