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德专业研发土壤养分检测仪,土壤分析仪,土壤水分测定仪 XML
测土方案咨询电话
400-800-5896

相关资讯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400-800-5896

地址:山东省潍坊高新区金马路1号欧龙科技园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 > 环境社会因素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环境社会因素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作者:测土施肥仪更新时间:2025-09-22

美国学术期刊《Science》日前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全球14%—17%的耕地受砷、镉、钴等7种有毒金属污染,并首次绘制了全球土壤中重金属超标分布图,揭示了一条横跨欧亚的“重金属富集廊道”。

环境社会因素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一、环境社会因素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土壤是全球95%食物的生产基础,土壤质量直接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然而,日益重的重金属污染正对国际粮食安全及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遗憾的是,目前全球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系统性认知仍显不足。

研究发现,在欧亚大陆中低纬度地区,有一条超大型、跨洲际的“重金属富集廊道”,它从南欧延伸至中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地区,与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存在重合。除了受数千年的采矿和冶炼等人类活动影响之外,强烈的成土母质风化作用、植物的泵提作用,以及多山地形地貌等因素,均是导致这一地区重金属富集的原因。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团队揭示了环境要素与重金属分布的关联规律:温度、降雨量和蒸散量等气候因素与土壤重金属分布呈正相关,霜降及湿润天数则呈负相关关系。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率显著高于全球均值;相反,湿润大陆性气候区的超标率相对较低。同时,地形因素也不容忽视——高海拔和陡坡地带的污染风险更为突出。此外,研究证实社会经济活动同样是关键驱动因素,特别是受工业污染影响的灌溉用水与土壤重金属积累存在显著正相关。

研究结果有力验证了一个基本科学假设——土壤重金属浓度在空间大尺度上的分布,取决于一系列环境与社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发现,为未来的全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研究显示,全球14%—17%的农田土壤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约9亿—14亿人口居住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区域,存在潜在健康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除传统采矿、冶炼、施肥等污染成因外,光伏、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土壤重金属分布或存在潜在影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土壤与地下水教研所所长侯德义指出,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锂、钴、镍等关键金属的开采强度显著上升,可能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新的污染热点,需要防范绿色转型中的土壤环境风险。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成为下一阶段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应对的重大课题。研究团队呼吁,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可协同开展系统性防治工作,从多个维度着力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比如,推进针对性土壤详查工作,聚焦撒哈拉以南非洲等高风险且数据稀缺区域系统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为科学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目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粮农组织正合力推动全球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鉴于本研究揭示的非洲等区域数据匮乏导致的预测不确定性,我们呼吁国际社会优先向数据稀缺地区提供土壤污染调查援助,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完善全球污染监测网络。

在治理策略上,推广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应用。针对受污染区域,优先采用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等环境友好型技术,在有效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实现土壤生态功能的系统恢复,促进土壤质量提升。同时,健全土壤保护法律与监管体系。加快制定并严格实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通过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规范农用化学品使用标准等措施,从制度层面降低污染风险。同步推广可持续农业实践,并构建常态化监管机制。强化土壤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与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同样重要。

侯德义指出,应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重点攻关土壤监测技术,研发经济高效的污染修复方法。同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技术成果向实际治理场景的有效应用。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国际合作援助等方式,建立稳定的资金支持渠道,重点保障低收入、高风险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

本文网址:https://www.seoihy.com/zxzx/1554.html